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奇异果体育科幻是建立在科学之上的瑰丽幻想,他们的作品就属于软科幻。除了以上分类外,科幻还可以分为“硬幻想”与“软幻想”、 “认知”与“审美”两种。
科幻作品最受关注的无疑是科幻小说。《辞海》上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是:“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这些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用幻想的方式描述人类利用这些新成果完成某些奇迹的新型小说。”上文提到的《三体》电视剧和《流浪地球2》均是改编自刘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说。
其中,《三体》作为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从人类对抗三体人的角度,揭示了浩瀚宇宙的奥秘。ETO、智子、面壁计划、黑暗森林法则、水滴、云天明的寓言故事、二向箔……《三体》系列的情节跌宕起伏,充满大胆的想象。
人类在刘慈欣理性又冷酷的目光审视下,在希望破灭中一次次挣扎求生,在无尽的黑暗中坚持寻求最后一丝希望。
《三体》不仅在国内受到喜爱,在国外也饱受关注。据百度百科的数据,自《三体》出版到2015年底,《三体》第一部的英文版在全球销量超过11万册,有五个版本的实体书在国际市场发行;在日本发售当天,《三体》登上日本亚马逊文艺作品销量榜第一,发售第4天,《三体》开始第6-8次印刷。
2022年12月日文版刘慈欣科幻作品《球状闪电》上市,标题定为《三体0 球状闪电》。由此可见,刘慈欣的《三体》作为中国科幻的里程碑之作,引起了国内外阅读科幻小说的热潮。
既然提到科幻小说,那就不得不提科幻文学领域久负盛名的国际奖项——雨果奖/科幻成就奖和星云奖。
雨果奖的设立是为了纪念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根斯巴克于1926年创办了名为《惊奇的故事》的杂志,杂志副标题首次使用了“科幻”(ScientiFiction)一词。根斯巴克创办的杂志聚集了一批来自各地的优秀科幻作家,为他们提供了展露才华的舞台,为了纪念根斯巴克的贡献,雨果奖由此设立。《三体》第一部经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七十三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雨果奖作为幻想小说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经常和星云奖相提并论,若一部小说并获双奖那么它必定是广受好评的经典作品。星云奖是美国科幻和奇幻作家协会于1965年创立,因奖杯是一个透明合成树脂制成的螺旋星云,奖项才因此得名。获得星云奖的作品有《沙丘》《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安德的游戏》《银河帝国》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除了科幻小说外,科幻元素在影视作品和游戏中也屡见不鲜。诸多科幻片以未来世界作为故事背景,但并非局限于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通过情节表现出对或社会议题的关注。
科幻电影自电影发明不久后的默片时代即存在,自1968年《2001年太空漫游》后,科幻片得到更多关注,1970年代末期《星球大战》系列取得成功,让科幻片成为一种潮流。
我国科幻片也在强势发展中。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把创作优秀电影作为中心环节,推动我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今年春节和好朋友一起去看了《流浪地球2》,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科幻电影,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视觉效果真的很震撼,内容也是非常地烧脑,多线并进,看的时候跟不上电影的节奏,信息量太大了。身边喜欢科幻的朋友都在夸这部电影,希望中国科幻作品能越来越好。
我比较喜欢带有科幻元素的影视作品和小说。比如很久以前看的《阿凡达1》《黑客帝国》《星球大战》《星际穿越》,小说有《来自新世界》《克莱因壶》《沙丘》《月海沉船》《三体》,虽然算不上老科幻迷,但也是略知一二。
在阅读科幻作品时,我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是里面描写的科技是具有时效性的,20世纪的科幻作品包含在当时看来大胆的科技元素,放在今日就显得平平无奇。但尽管如此,这些作品中对人性、对人与自然相处、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探讨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我想,这就是科幻对我的吸引力——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打动我的永远是那些人类探讨的永恒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