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果星来客:奇异果的传奇故事故事的时间回到19世纪末的1899年,一位名叫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的英国人受雇于英国维奇公司,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找一种名为珙桐的珍稀树种。他的任务就是将珙桐的种子,带回英国以便引进栽培。
维奇公司(英文名Veitch Nurseries即——维奇苗圃。)是19世纪欧洲最大的家族经营苗圃。这家公司经营的生意非常特别——就是雇人从全球各地采集(亻俞犭昔)各种植物品种,再回到自己的苗圃进行栽培,为欧洲园艺和林业界引入兼具观赏与商业价值的植物品种。这些植物品种大多需要到,全球各地的深山老林人迹罕至的地方采集。因此,受雇进行采集的人员,既要拥有丰富的园艺植物学知识,又要具有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探险能力,他们也被称为“植物猎人”。
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来到中国一待就是三年。在这三年期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位于中国中部长江沿岸的湖北宜昌。宜昌雨量充沛,温暖湿润适宜多种生物生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49%,木材蓄积量为240万立方米,居湖北之首。
在五峰后河等地,至今还保存有第四纪冰川期遗留下来的原始森林群落37万亩多,并有3000多种高等珍稀植物在那里生长。也正是在这里,威尔逊不辱使命,在茫茫的原始森林群落中,找到了珙桐。
这种距今1亿多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植物物种的幸存者,并将其成功引入欧美,成为了著名的观赏树种。也正是在艰苦卓绝寻找珙桐的同时,威尔逊在宜昌还发现了猕猴桃,这种好吃的水果,并也将他带回英国栽培。但是猕猴桃在当时的英国并未流行起来,猕猴桃在英国的故事也暂时终止。
时间来到1903年,在南半球大洋彼岸的新西兰·旺格努伊女子学院的女校长——伊莎贝尔·弗雷泽,历经图志呕心沥血工作了多年后,想好好休息一下。于是,一路经澳大利亚、日本等国旅行,来到中国宜昌。为什么偏偏要来宜昌呢?因为她的妹妹凯蒂弗雷泽,是被苏格兰教会任命在中国宜昌传教部的首批永久教师之一。
她来中国正好看望一下妹妹,姐妹情深,相见甚欢,妹妹自然是带姐姐遍赏当地风土人情,尝尽当地瓜果美食。其间,姐姐伊莎贝尔就第一次接触到了营养又好吃的水果——猕猴桃。
猕猴桃在当时的中国基本属于野果,并未大量人工种植。在中国也不是很流行的水果,伊莎贝尔非常喜欢这种口味酸酸甜甜的水果。想回到新西兰以后,也可以时常吃到。怎么办呢?不愧是女校长,别人吃也就吃了,顶多是走的时候多带点,分给亲戚朋友们尝一尝。
伊莎贝尔可好索性带了猕猴桃的种子,回到新西兰把它转交给园艺师悉心栽培。不久后,当地知名的园艺专家亚历山大,就培育出了新西兰的第一株猕猴桃。从此就开启了,新西兰国果的传奇历史。
伊丽莎白刚把猕猴桃带回新西兰时,把它叫作Chinese Gooseberry,也就是中国醋栗。也被称为宜昌醋栗,在新西兰绝佳的气候条件,清新的空气质量,洁净无污染的水质和富含矿物质的火山灰、土壤等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它的口感、甜度、软、硬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受到新西兰广大民众的喜爱。
1952年,新西兰首次将其外销英国,一举掳获英国民众的芳心。猕猴桃在当年植物猎人威尔逊引进时期,没有火起来却经过半个世纪跑新西兰度了个金,反而流行起来。猕猴桃在英国的热销,也为他打开了营销全球的大门,但新西兰出口商觉得中国醋栗这个名字不是特别好。于是,于1959年将其改名为Kiwi Frui,也就是现在的奇异果。
那为什么要叫Kiwi Fruit呢?大家看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了。这是新西兰的国鸟Kiwi Bird——也就是奇异鸟。它形如梨子,浑身长满蓬松细腻的褐色羽,毛既没有翅膀,也没有尾羽,不能飞翔,看起来就跟右边这个圆滚滚的棕色猕猴桃如出一辙。奇异鸟仅在新西兰有,是新西兰的国鸟。把猕猴桃用奇异鸟命名,既是因为它们二者形似,同时也能展现出新西兰特色。而中文谐音“奇异果”也很好听,可谓一举三得啊!
果然这个名字一出,一鸣惊人!奇异果不止在西方国家卖得好,转了一圈,换了个名字,回到中国也卖得响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