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奇异果体育配送有限公司!

专注鲜果配送

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全国咨询热线020-88888868
奇异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新闻中心

 

推荐产品

24小时服务热线 020-88888868

新闻中心

奇异果体育民生答卷有了最生动注脚

发布日期:2025-04-17 06:03浏览次数:

  奇异果体育民生答卷有了最生动注脚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水灵灵的应季蔬菜整齐码放在货架上,前来采购的顾客络绎不绝。在黔西南州望谟县边饶镇中心小学,上课铃声混杂着一阵挪动桌椅的声响,明亮的教室里不久传来琅琅读书声。

  看似无关的两个场景,在大众日常生活视角中交织奇异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正生动书写着贵州从物质到精神多元化民生实践的答卷。

  “这里就是我的‘菜篮子’!”家住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附近的张丽莉最近在健身控制饮食,在家做饭的频率变高了,每隔两三天来逛一次超市。“特别好的一点是,商家对食材进行了精细分类,为我这样的厨房新手提供了做饭参考和便利。”随着张丽莉手指的方向看去,几种不同品种的西红柿被分类堆放,哪种适合煮汤、炒菜,哪种适合做沙拉,标签上一目了然。

  这是自2024年6月起,合力惠民生鲜超市调改后带来的变化。近一年来,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陆续展开门店革新,不仅在超市的动线布局、设备设施以及员工专业能力和福利等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在商品结构上也做了极大调整,淘汰了70%的原有商品,精选一、二线品牌,产品品质大幅提升。

  品质提升并非意味着价格上涨,走进超市,“一元蔬菜专区”总是在最显眼的位置,白萝卜、白菜等多种常见蔬菜常年维持着每斤0.99元的低价。

  2021年2月4日,习总在观山湖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阳关店)考察时指出,合力惠民生鲜超市的运营模式很有特色,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企业联合,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市民,坚持保本微利经营,让农民和市民两头都得实惠,体现了合力惠民,这种模式和经营理念值得推广。

  如今,调改后的合力惠民生鲜超市仍秉持着保本微利的经营理念,通过优质产区产地直采、工厂直供等方式,与农民保持稳定长期合作,既保持着低于市场的惠民价格,也保障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合力超市还在全省开设了5家合力幸福大食堂,提供价格优惠的午餐和晚餐,老年人更有用餐优待活动。

  从最初的“农改超”示范点,到如今优质商品包罗万象,并充分利用资源提供惠民服务的惠民生鲜超市,合力超市在全省布点数十家门店,跟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着“菜篮子”。

  物质丰富、生活无忧,精神食粮也同样富足。当大众在超市中以实惠的价格采购生鲜时,坐在教室里的万千贵州儿童正享受着“不打折”的教育。

  清晨,黔西南州望谟县边饶镇,群山还笼罩在薄雾中,边饶镇中心小学教师李廷文已踏着露水向学校走去。教室的灯光一盏盏亮起,琅琅书声穿透山间的寂静。与此同时,400公里外的遵义市绥阳县太白镇,熊国容也一早来到学校,开始一整天的课程准备。10年前,他们共同在北京参加了“国培计划(2014)”,10年后,他们同样坚守在偏远乡镇,在群山间为孩子们架起通向未来的知识桥梁。

  2015年9月9日,习总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总在回信中表示,一年前奇异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在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课堂上,我同大家座谈,你们对教育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望、对学生的关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总强调,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出生在边饶镇边坎村的李廷文是村里第一批全日制大学生。从大山走出去的他,深知一名好老师为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很大的。大学毕业后,他毅然回到家乡,在母校任教。最初,面对基础薄弱的孩子们,李廷文也曾有过迷茫和无助,但参加“国培计划”后,他得到专家指导,学会了先和学生交朋友。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放学后抽大量时间进行家访,向家长灌输读书的重要性、教授辅导方法。很快,李廷文就收获了成效,全班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及格人数超过八成,90分以上的也有多人。

  在太白镇坚守20余年的熊国容,也用对学生的关爱在岁月中写下温情。2015年,她罹患重病,手术后仅休息两周便重返讲台;2021年,她主动放弃调入县城的机会,继续坚守太白小学。熊国容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感染着一批又一批学子,不少学生都叫她“妈妈”,年轻的老师也称她“大姐”。她的赤诚换来诸多荣誉,曾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奇异果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县级“优秀教师”“师德师风先进个人”等。

  李廷文和熊国容都曾有过调到城里任教或担任学校重要岗位的机会,而他们却都选择始终坚守在原来的岗位。和他们一样,当年参加过研修班的教师中,绝大多数仍十年如一日地留在三尺讲台。正如熊国容所说,她见证了学校教学楼从一栋到两栋、三栋的变化,也见证了操场从黄泥地到水泥地、硬件设施不断提升的变化,这些直观的改变,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乡镇的孩子和教师。

  从日常餐桌到三尺讲台,这是贵州民生保障从“量”到“质”飞跃的缩影。站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眺望,贵州的民生答卷愈发厚重。(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

020-88888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