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 / 健康 / 便利 / 快速 / 放心
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神经精神科部分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系指使用此类药物的潜在不良风险可能超过预期获益,是一类高风险药物。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多病、多科就诊、多重用药问题普遍,但我国地区尚未建立老年人PIM判断标准。由于我国药品市场供应情况及临床诊疗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亟需制定符合我国地区实际情况的老年PIM判断标准。
2016年,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合理用药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痴呆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分别对此前两个初研标准进行了第三轮修订,简化合并后形成《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判断标准》,于2017年11月发布,并发表于2018年2月《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根据专家评价的指标赋值均数,该标准对药物进行了风险强度分类:(1)高风险药物,老年人需避免应用,计28种/类;(2)低风险药物,老年人需慎用,计44种/类。将72种/类药物按照用药频率(某药物年消耗总剂量/该药的限定日剂量)进行排序,24种/类累积百分比占90%(用药频率≥1 400 000)的药物作为A级警示药物,推荐优先进行药物调整和干预;其余48种作为B级警示药物。
根据用药频度,将44种/类药物分为A、B级警示药物,用药频度≥3 000的药物纳为A级警示药物,<3 000的药物为B级警示药物。A级警示药物推荐临床医生与临床药物优先警示。